科研团队

学院首页 > 实验平台 > 科研团队 > 正文

地学空间信息科研团队

发布时间:2025-04-22阅读数:


一、科研团队介绍

(一)基本介绍

本团队依托地学空间信息实验室,是一支致力于遥感技术、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监测研究的科研团队。团队以服务国家生态安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聚焦干旱监测、遥感估产、土地利用等核心领域,开展多学科交叉创新研究。近年来,团队主持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40余篇,研究成果在黄土高原生态修复、农业资源管理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二)研究方向

1.气候变化与遥感物候:揭示植被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构建干旱风险评估模型。

2.农作物遥感估产:融合多源遥感数据与深度学习技术,开发精准作物产量预测方法。

3.土地利用与信息技术:分析土地利用时空演变规律,支撑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二、科研团队成员

(一)团队负责人

李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遥感物候与生态气候研究,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等项目10余项,发表SCI和中文核心论文30余篇,主讲《计量地理学》、《空间分析与建模》等核心课程。

(二)团队成员

·解毅(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农作物遥感估产与深度学习,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发表多篇SCI二区论文。

·王贵文(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基于遥感技术的地表动态变化监测,以责任作者发表多篇SCI论文,应用于地质灾害预警与生态安全评估。

·柴旭荣(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土地利用与信息技术,开发了基于Landsat时序数据的土地利用快速分类方法,发表多篇高影响力论文,支撑区域生态数据库建设与国土空间规划。

·其他成员包括周义、家淑珍、王亚晋和刘晓霞4名骨干教师,涵盖遥感技术、生态水文、数据建模等领域,形成多学科协作的科研梯队。

三、团队成效

(一)科研项目

2021年以来,团队主持国家级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子课题)、省部级项目5项(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累计经费64万元,研究内容覆盖干旱机制、作物估产、生态安全等方向。

(二)学术成果

发表SCI/SSCI论文13篇,其中一区1篇、二区5篇,EI及核心期刊论文4篇,参编专著1部。成果发表于《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Remote Sensing》等国际知名期刊,系统性揭示了黄土高原干旱演变规律及作物遥感监测方法。

(三)人才培养

培养研究生14名,2人获“优秀硕士学位论文”;3名青年教师晋升职称或攻读博士学位,其中1人主持国家重点研发子课题,实现科研与教学能力双提升。

(四)合作交流

团队参与全国遥感地理学大会等学术会议17人次,建设“山西省地理空间大数据云平台”,共享遥感影像、气候生态等多源数据库,支撑区域环境监测与决策服务。

(五)团队建设

通过定期学术交流、野外考察等活动增强凝聚力,依托ENVI、ArcGIS等专业地理信息处理工具以及Python、R语言等开源科学计算环境,提升科研效率与成果转化能力,为区域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