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学院首页 > 科研进展 > 正文

刘海龙等在《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发文揭示 汾河流域生态安全网络时空演变特征

发布时间:2023-10-20阅读数:

构建区域生态安全网络能客观揭示区域内部生态安全特征,识别生态脆弱区域,是改善区域生态安全状况、维持景观连通的重要基础,对明确生产开发布局、制定区域生态差异化管控政策具有重要科学参考价值,对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传统生态源地识别方法实用且方便,但主观性比较强,忽略了不同景观之间的连通性以及斑块的独特性,生态廊道识别使用最小累计阻力模型无法反映廊道宽度信息,对当前时段的生态安全网络构建仅能表征其现状特征。针对上述问题,地理科学学院刘海龙副教授团队通过MSPA方法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并叠加自然保护区科学识别生态源地,使用Linkage Mapper工具箱识别生态廊道,构建2000—2019年汾河流域生态安全网络并表征其时空演变过程。研究成果刘海龙副教授以第一作者、地理科学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发表在《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SCI一区top)。

结果表明:汾河流域生态安全网络呈北密南疏的空间格局,生态关键夹点区与生态障碍修复区主要分布在盆地内部的生态保护廊道周围且变动频繁,生态重点保护区与生态重点改善区面积呈增长趋势,生态安全网络逐渐得到改善;盆地是汾河流域生态安全网络连通的关键区域,盆地生态环境的改善与修复对流域整体生态安全网络的维护起关键作用;流域生态安全网络受到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共同作用,生态安全网络在山地表现为流域特性,在盆地表现为行政区特性,是流域区别于其他区域生态安全网络的典型空间特征之一。相关结论可为汾河流域生态环境重点修复区域的识别与保护及相关环境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论文信息:

Hailong Liu, Zhenglei Wang, Liping Zhang, Fei Tang, Gaiyan Wang , Man Li. Construction of an ecological security network in the Fenhe River Basin andits temporal and spatial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23,417, 137961.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jclepro.2023.137961